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迈出关键一步,交通银行1200亿定增方案落地。此次定增自启动至完成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创下国有大行资本补充新速度。
6月27日,交通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胜利召开,会议高票通过了六项议案,其中最为市场关注的是该行刚刚完成的1200亿元A股定向增发的实施成果。此次定增共发行141.01亿股,发行价8.51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1199.41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按6月27日收盘价8.04元计算,此次定增使交通银行市值增加约1133.7亿元。
此次发行对象包括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及旗下双维投资,分别认购132.10亿股(1124.2亿元)、5.38亿股(45.8亿元)和3.53亿股(30亿元)。财政部承诺18个月内不减持现有股份,新增股份5年内不转让。
随着定增完成,财政部持股比例从23.88%升至35.02%,正式成为交通银行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持股比例由19.03%稀释至16.00%,第三大股东全国社保基金会持股比例由15.54%稀释至13.05%。
52亿投资聚焦科技基建
在本次股东大会上,交通银行同时通过了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达52.75亿元,较上年实际增加10.86亿元,增幅25.93%。副行长周万阜在会上表示,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信息科技投入以及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其中信息科技投入达43.2亿元,占比81.9%,较上年增加9.86亿元。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上海浦江数据中心(二期)以及和林格尔、贵安两个异地数据中心的全面建设,预计2025年完成投资18.16亿元,较上年实际增加15.26亿元。
日常运营保障投入则控制在9.55亿元,较上年预算减少4.06亿元。周万阜解释称,这主要是“优先保障已有项目持续性投入和日常运营基本支出,严控新增日常运营相关的房产、设备以及车辆支出”。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员已达9041人,较上年末增长15.70%。
千亿定增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此次千亿定增是年内银行业规模最大股权融资案例之一。增资完成后,交通银行注册资本由742.6亿元增至883.6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约1.28-1.5个百分点,显著增强该行风险抵御能力。
此前3月30日媒体交流会上,交行董事长任德奇曾表示:“交行获得注资,相当于主动增强资本实力。在国有大行之间,交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对要低一些,给我们注资是一场‘及时雨’”。他进一步指出,此次注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具体体现”,将有力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支持国有大行在扩大有效需求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董事会秘书何兆斌在交流会上解释选择定增方案的原因时表示:“当前银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市净率比较低,市净率大约在0.6倍,再融资受到很多限制。”定增成为当前环境下交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佳选择。
战略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随着资本实力增强,交通银行未来发展路径也更加清晰。在本次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交行董事长任德奇强调,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在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中,交通银行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介绍了董事会转型发展、促进效益提升、推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工作。
任德奇董事长在之前3月的交流会上展望未来时表示,交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强化投贷联动”。他特别提到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提振消费,以更大力度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在资本实力大幅增强的背景下,这家唯一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行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责任编辑:zx0600)